
- 雾和霾如何区分?
- 霾是怎么形成的?
- 霾有哪些危害?
- 怎样防霾?
-
1.能见度范围不同。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,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。
2.相对湿度不同。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%,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%,相对湿度介于80-90%是霾和雾的混合物,但主要成分是霾。
3.厚度不同。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,霾的厚度可达1-3公里左右。
4.边界特征不同。雾的边界很清晰,过了“雾区”可能就是晴空万里,但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。
5.颜色不同。雾的颜色是乳白色、青白色,霾则是黄色、橙灰色。
6.日变化不同。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;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,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,空气团较稳定时,持续出现时间较长。
-
外因:
1.相对湿度比较大,空气中要有相当的水汽,水汽含量比较高;
2.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的稳定状态,大气中悬浮颗粒物不易被扩散稀释;
3.垂直方向上出现辐射逆温,空气中悬浮颗粒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;
内因:
燃煤、机动车尾气、餐厨排放、工地扬尘及生物质燃烧等人为因素向大气中的排放的细颗粒物(PM)、SOx、NOx、O3等污染物。
-
1.对呼吸系统的危害。颗粒物经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,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肺。PM2.5之所以对人体危害大,是因为它可以吸到肺里去,而且,小颗粒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及其他器官。PM2.5表示吸附什么东西决定它产生什么危害。如果吸附的是重金属,那可能产生重金属中毒;如果吸附的是苯并[a]芘这类致癌物,那就可能产生癌症的高发,如果吸附的很多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,那它可能产生的生殖生育危害比较大。
2.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。阻碍人们正常的血液循环,从而导致脑溢血、高血压、心血管病、冠心病、脑溢血等疾病,更有可能会诱发心绞痛、心肌梗塞、心力衰竭等等。
3.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。由于雾天日照减少,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,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,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,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、儿童生长减慢。
4.影响心理健康。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,造成沉闷、压抑的感受,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。
-
1.戴口罩是个人防霾的有效办法。中国标准KN95,美国标准N95,欧盟标准FFP2口罩,能过滤≥95%的颗粒物。一般1-2周换一个,视使用频率和污染情况而定。
2.安装新风过滤系统和空气净化器。工业级净化车间的高效过滤器对于PM2.5这一尺寸的颗粒物,过滤效率可以超过99%。为保持空气的清洁,空气净化器需要长时间开启。此外,空气净化器的位置十分重要。将其放在人们身边并不是最好的,放在靠窗边的位置,靠近PM2.5的污染源更为有效。
3.健康饮食。雾霾天气可食用萝卜、百合、山药、莲藕、银耳、雪梨、猪血具有清肺功效的食物。